南華大學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教學綱要
科目名稱:理性、瘋癲與文明
英文名稱:Reason,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授課教師:周平
學分數:2(選修)
教學目標:讓學生對現代社會的理性特質和其所建構的瘋癲非理性特質有廣泛而深入的認識和瞭解。
課程綱要:
啟蒙的理性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價值,它同時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目的理性或工具理性的制度化手段。然而事實上,理性並沒有辦法證成自身,它的成立常常是建立在對其對立面的界定和處置上。為了讓理性的世界觀能夠有一個清楚的樣貌,現代社會便積極的在知識和權力行使上建構非理性的性質。換言之,理性/非理性的界分範疇本身,並沒有自然的本性。它是知識建構和制度性實踐的產物,是獨斷任意的,也是非必然的。但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西方社會產生了對非理性的界定、監禁或驅逐。一些被認為具有非理性特質(如瘋癲、疾病、失業、殘障、異議份子等)的人,他們受到理性社會的任意處置。這個處置一方面將非理性的性質生產出來,並加諸於一些人身上,它同時也對照出什麼才是這個社會所定義的理性,什麼樣的人才是理性的人。因此,理性和非理性這兩個二元對立的性質皆沒有固定自顯的本質,它們相互依賴對方而成立。然而,這樣的互賴關係不是平等互惠的,通常非理性一方是處於被定義、被處置的客體位置,而理性則站在定義、主體的一方。
但是,理性除了定義一些人為非理性的他者之外,其實也對執行定義的人的內在身心狀態進行了理性與非理性的劃界工作。這時,理性社會中的眾生為了成為理性的主體,而不斷地檢查並找出自身非理性的成分,然後予以淨化。理性時代的我們的內在,因此便經歷非常全面而徹底的淨化工作。我們消除非理性或瘋癲的念頭、意識,我們檢查非理性或瘋癲的語言、邏輯。我們對讓身體的視、聽、味、嗅、觸覺符合理性的感覺。這種種的處理使得瘋癲成為無聲的存在。它雖然存在,但保持靜默,靜候理性的語言來定義它,理性的機構來處置它。
瘋癲性質為何,該如何被對待,隨著不同歷史時空脈絡中不同的知識系統而有別,我們試圖藉著瞭解瘋癲在歷史中的不同面貌和命運來瞭解理性的演變過程。從古典時期的理性到現代科學理性,我們可以看到瘋癲如何成為精神病。這樣的探討不僅僅是在認識瘋癲的歷史,其實它更是對現代文明建構過程的掌握的可能問題,從而能夠避免不符合多元文化的理性論述或實踐侵害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我們當代社會是如何構成的,理性的核心價值對於我們的心靈結構和社會範疇的分類,以及社會機構、空間的分配產生了什麼效應?這門課的探討,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剖析其中的奧秘。這門課對於「多元文化學程」和「身體的政治與文化」兩大學程而言,都是非常基礎和必須的。因為身處理性的時代中,如果單一化的理性標準,壓縮了理性的多重可能性,並且使得被定義為非理性的事物或人成為不正常的對象,則這樣的社會設計又引含了一種分類的暴力。對於社會中的弱勢者而言,他們可能因為與主流社會有所不同,而被邊緣化成為不正常的人。他們的身體也可能因為不夠「理性」,而受到各種知識或機構處置的介入或蹂躪。為了讓社會能夠包容多元的可能性,為了開放身體多采多姿的樣態,我們 首先有必要透過這門課的研討,理解到現代性的可能問題,從而能夠避免不符合多元文化的理性論述或實踐侵害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 第一週 綜合介紹
- 第二週 什麼是理性?什麼是理性化?
- 第三週 啟蒙哲學家如何界定理性?
- 第四週 西方古典時期如何是理性時期?
- 第五週 瘋人船所代表的非理性
- 第六週 大禁閉時期中的非理性範疇和人 I
- 第七週 理性如何懲治與矯正非理性
- 第八週 瘋狂的體驗為何?
- 第九週 期 中
- 第十週 無理智者為何?
- 第十一週 瘋狂諸相
- 第十二週 醫生和病人的關係
- 第十三週 大恐懼
- 第十四週 新的理性劃分
- 第十五週 自由與理性的關係
- 第十六週 療養院的誕生
- 第十七週 「正常」社會和「正常人」的建立
- 第十八週 期 末
經典閱讀:
- Foucault(1992),《瘋癲與文明》,台北:桂冠圖書。
- Foucault(1992),《規訓與懲罰》,台北:桂冠圖書。
延伸教材:
- Foucault(2003),《不正常的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楊宇勛(2003),〈降妖與幽禁—宋人對精神病患的處置〉,《台灣師大歷史學報》,31期,頁37-89。
- 楊宇勛(2006),〈從政治、異能與世人態度談宋代精神異常者〉,《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31期,頁19-48。
█ 出席率(30%) █ 課程討論、發言、課堂作業(10%) █ 團體報告(10%)
█ 個人期末報告(20%) █ 學習檔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