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社會因素VS.心理因素(Ⅱ)- 瘋狂殺人事件(補充)

上週我們當中討論了社會因素與心裡因素的因果關係,我們以自殺為例來討論。我們指在現代醫療、精神病學的介入、或以個人為出發的觀察角度,當面對這類型的議題或事主時,這些專家學者或一般觀察很可能會解釋成這是心理的問題,會說因為過度的焦慮、憂鬱症、精神崩潰、有精神病史等等,但這些觀察角度或定論是就忽略了社會這個面向。社會到底是如何影響人們的行動,以及造成內心上的衝擊,這是精神病學無法看到的面向。涂爾幹的「脫序型」自殺觀點便告訴了我們自殺行為不能只相信這是個人的,而忽略社會層面的討論或探究。我們不否認心理因素在行動上造成了莫大的影響,但是我們終究不能夠只歸咎於個人的內在因素,而是要理解其背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或條件是如何造成影響的。
△接下來我們以三則「瘋狂殺人」的例子來進行討論(資料參考與引用:Wiki與網路新聞資料):
  1.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韓裔學生瘋狂殺人事件
  2. 中國楊佳瘋狂殺警事件
  3. 日本秋葉原瘋狂殺人事件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韓裔學生瘋狂殺人事件

2007.04.16 -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是2007年4月16日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發生的兩次槍擊事件,連同兇手在內,共有33人死亡,並至少造成24人受傷。,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也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最嚴重的槍擊事件,死亡人數超過了1991年死亡24人的露比餐廳槍擊案(Luby's massacre)。
槍擊案的兇嫌,據指認為韓裔學生趙承熙(조승희,Cho Seung-Hui,趙承熙),他在維吉尼亞州長大,並且是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四年級主修英文的學生。他最後在諾理斯教學大樓(Norris Hall)中自殺身亡
據美國CNN電視臺報導,事發4月16日當天趙曾在宿舍內與兩人發生嚴重爭吵,其間說出「富家子弟」、「放蕩」、「欺詐」等字眼,隨後宿舍內即聞槍聲,兩人身亡。兩小時以後,警方相信同是趙闖入理工科學院大樓放槍。警方已經根據從兩支槍上採集的指紋與移民案卷認定了兇手的身分。並在兩處大樓內採集到指紋核對並證實為同一人所為。警方也曾一度懷疑可能有與疑兇手臂上之紅墨水印記「Ismail Ax」同名的疑凶同犯或證人,但後來證明確實僅有一名疑凶。後來趙被警方包圍於Norris Hall教學大樓內,以一槍自斃腦部身亡。弗州警方已根據證人之詞認定他是此次事件中僅有的「縱慾殺手」(英文:Rampage killer 或 Spree killer)。

孤僻的行為和神經質 (mental health)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
趙承熙在中學時診斷患有選擇性緘默症,並曾接受治療。

醫院的評價(精神醫學的介入)
2005年,趙承熙曾被弗吉尼亞州蒙哥馬利縣當局短期羈留並接受心理評估,評估結果為他理智不健全、已構成對其本人的生命威脅。特別法官命令趙到縣醫院心理科門診接受診治,趙也遵照就醫,隨後的醫生檢查發現趙患有嚴重的憂鬱症。另有一些報導是在案發前趙使用抗憂鬱藥物,但是經聯邦調查局查對全美國藥物數據庫並沒有找到任何醫生給趙的開的處方記錄。

大學的評價(不正常的人?)
理工大學的發言人稱趙承熙是個『不合群的人』,並說大學為找關於他的資訊費了很大勁。大學裡有一個韓國學生俱樂部,但俱樂部主任說趙從不來與韓國同學們交談。早些時候有人報告趙在宿舍內放火,兩名女生報告警方說在校園中被趙跟蹤,他的同班女同學報告說他曾用手機偷拍她們的照片。

同學的評價
另有同學描述趙為『沉默寡言』的人,別人給他打招呼他卻從不理睬。女同學朱莉·普爾(Julie Poole)說上文學課第一天每個同學都自我介紹,當輪到他時卻坐着發愣,一句話也沒有說。老師從同學們上課前的簽名表上他的欄目中僅看見一個問號,從此他就被視作『問號小子』(Question mark kid)。
趙的祖母也說,我孫兒非常內向,我真的不相信他會做出這麼大的事情來。兩名曾經與趙同過宿舍的學生在被訪談時說,趙的確有跟蹤男同學的異性朋友,有時深夜站在自己寢室門口給路過的同學拍照,又時常打騷擾電話給同學說:『我是小趙的哥哥,問號』。他也經常對感興趣的女生介紹他自己是『問號』。
同學史蒂芬尼·戴莉(Stephanie Derry)說趙從不參加課堂討論,她說:『他只是坐在那裡而已,我都不能形容了,光坐在那裡看我們討論,自己一句話都不說。正是他的缺乏表現的行為才使他顯得與眾不同,我僅記得他笑過一次,且不是大笑』。
老師的評價(危險的人?)
教過趙英語課的露辛達·萊伊(Lucinda Roy)教授描述他為『聰明的人』,但似乎有些笨拙,非常孤獨,缺乏安全感,就算在教室內也從不脫下太陽鏡。有時候他的行為是『傲慢的』、『犯眾的』。2005年秋季萊伊教授曾將趙從班上除名,因為他常在課堂內無緣無故地發火。她說她曾數次試圖幫助他,好心勸告他去看心理醫生但都遭到拒絕。她又說趙的作文似乎很有怒氣,他還常常自言自語,對簡單問題半天也答不上來。並用手機在課堂上偷拍她照片。她曾對趙進行單獨輔導,但是在會面時她總是為自己的安全擔心。
教過趙詩詞課的妮崎·吉雲尼(Nikki Giovanni)教授也曾將趙從班上除名,因為他有威脅的行為。並說趙的『脾氣很壞』(mean),是一堆有問題的『廢物』(crap)。當聽說到校園裡發生屠殺事件後她說:我當時已經猜到很有可能是誰了,如果不是他才會令我吃驚呢。



中國楊佳瘋狂殺警事件

據上海警方公布的信息,2008年7月1日上午9時40分,楊佳攜帶20多厘米長的單刃剔骨刀)、鎚子、噴霧劑、防塵面具等作案工具,來到位於閘北區天目中路600號(或578號,大統路口)閘北政法大樓的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門口,拋投8個燃燒瓶實施縱火,並用匕首刺傷大門保安顧建明,成功引開警衛。隨後闖入辦公樓,從底樓大廳進入負責接待的閘北公安分局治安支隊值班室,用匕首刺向4名正在辦公的警察:治安支隊教導員張義階、治安支隊警督方福新、後勤保障處機關服務中心主任倪景榮、北站派出所民警張建平,4人全部身亡。
隨後,楊佳乘坐消防電梯到10樓,楊佳接連刺中交巡警支隊的2名警察,其中徐維亞斃命,王凌雲右肩右胸部被刺傷。楊佳再經樓梯跑上11樓科技科(計算機中心機房),刺中2名警察,李珂斃命。
最後,楊佳再次使用消防電梯到21樓,在政治處刺中3名警察,受傷的2位吳鈺驊和李偉均屬於督察支隊,而孔中衛則是分局紀委監察室主任。最終七名民警在21樓將楊佳當場合力制服。案件發生時,案發現場附近的天目中路、大統路因大量群眾圍觀而造成擁堵。

警察體制的受害與不滿,因果?
2007年10月5日晚,正在上海旅遊的楊佳,騎一輛無牌照自行車經過閘北區芷江西路普善路口,閘北公安分局下屬芷江西路派出所的巡邏民警對他進行盤查,由於他拒絕出示身份證和車輛來源證明,當時造成群眾圍觀、影響交通,於是警察將其帶回派出所進行進一步調查。楊佳在詢問過程中始終不配合,但是警方在查清楊佳身份與車輛是租用的情況後,將其釋放。關於楊佳據稱在調查中受到警方毆打的情況,警方在後來的庭審中予以否認。
楊佳可能對審查感到不滿,或為報復公安民警毆打而進行襲擊。釋放後,楊佳通過電子郵件、信訪等方式,向上海市公安局和閘北公安分局督察部門投訴,要求開除相關民警公職、賠償其精神損失費1萬元。閘北公安分局督察支隊核查後認為民警處理事件合理有據,拒絕了楊佳的要求,並兩次派人前往北京向楊佳進行法制宣傳,但楊佳不予理睬。



日本秋葉原瘋狂殺人事件

日本時間6月8日星期日清晨5時21分,加藤智大開始在手提電話留言板上留下犯案預告,表明會於秋葉原犯案,簡短描述他將以貨車衝撞及匕首殺人的犯案手法。出發前把其中一把匕首送給以前的同事。根據留言,加藤智大於上午9時48分經過神奈川縣,10時53分經過澀谷區,11時45分到達秋葉原,並一直留言至下午12時10分。下午12時30分,加藤智大駕駛貨車闖越紅燈,時速40公里衝進行人專用區,導致5名行人慘遭撞倒或輾壓。加藤智大隨即下車,雙手揮舞著藍波刀與匕首,一邊瘋狂地大叫,一邊攻擊剛剛被撞倒的路人及周圍群眾,2分鐘內先後在100公尺乘以70公尺的範圍內刺傷12人,因當日是星期天,該路段實施行人專用區措施,街道上滿是行人,場面頓時大亂。加藤智大在5分鐘內被捕,聲稱犯案動機是「對生活感到苦悶、厭世,來秋葉原是為了殺人,任誰都可以」,又謊稱自己是黑道人物,但後來證實其實為汽車工場的員工。事件後一小時內,被害者中村勝彥(74歲男)、藤野和倫(19歲男)、川口隆裕(19歲男)、小岩和弘(47歲男)、宮本直樹(31歲男)相繼死亡,其後數小時武藤舞(21歲女)、松井滿(33歲男)亦相繼不治死亡,前三人是被貨車撞死,其他是遭刺殺後失血過多而死。合計事件中共有7人死亡,另有10人輕重傷送醫。 案發地點為警視廳萬世橋警察署(万世橋警察署)轄區,警方成立了特別搜査本部,並請民眾提供相關線索。

6月10日,加藤智大自稱患有精神病,警方考慮起訴前檢查是否屬實。同日,加藤智大的雙親接受記者採訪,向社會道歉。
6月11日,加藤智大開始對殺人犯行道歉。
6月20日,警方據加藤智大的供述,「網上世界和現實世界也是孤獨一人(ネットの世界でも現実の世界でも孤独になった)」、「想作出網上的人都知道的大事(ネットの世界の人間に存在を気付かせるなら大きな事件を起こそうと考えた)」為動機,並承認用貨車和用刀殺傷他人,警方正式再次逮捕加藤智大。另外得知加藤智大有意識到2004年11月於大阪府茨木市發生的茨木市連續殺人事件。
7月7日,東京地方檢察廳宣布加藤智大是兇手並無疑點,但需要鑑定加藤智大的精神狀態以確認其責任能力,直至同年10月6日,其後才會正式起訴。

10月6日完成精神鑑定,判定加藤智大並無嚴重的精神病,可正常分辨善惡,而且持有強烈的殺意,有計劃地作出行動。10月8日警視廳發表再次送檢加藤智大,10月10日正式作出起訴。



綜合討論

以上三則故事是發生在近兩年內的瘋狂殺人事件,陸陸續續仍有不少瘋狂殺人事件不斷的上演。首先我們要問的是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導致了殺人事件的層出不窮,無論是趙承熙,還是楊佳,甚至是加藤智大。
趙承熙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有精神疾病的病史,且經過精神科與心理科的介入。而趙在學校、老師以及學生的感受中他是一個不正常的人、常常暴怒、具有威脅性,甚至做出不禮貌的行為。精神科也曾對他做出判定(若我們以曾經提過的一則報導說,精神病對身體產生的副作用,是否趙也出現類似的狀況)。但這些訊息都歸咎於個人因素所造成的結果。但我們仍要思考社會因素到底對他造成了什麼影響?文化差異與歧視?還是曾經處於什麼狀態?因此使得他對於現狀的不滿,讓他感到整個世界就像是遺棄他,所以他以殺人的方式來滿足他縱慾殺人的慾望。當然我們無法理解他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造成他現在這樣。但似乎精神問題卻似乎成為了趙行為的一種科學上的解釋,是個人的、是心裡上的。
楊佳瘋狂殺警一事件至今仍未告一段落,二審宣判仍維持原判-死刑。而我們從楊佳的動機來說很可能是對於體制或對於公安行事不滿的一種報復舉動,因此心裡因素促使他進行了縝密的殺人行動。但是我們可以思考看看,是否這被後存在了什麼問題?是否代表了中國法治上或警察執法造成的不公義?而中國的 政治結構的強大,而忽視人民的權益。譬如奧運,國家強制採取行動驅趕窮人、通訊監控、法輪功事件、西藏喇嘛事件。國家執行了強大的權力(國家是唯一擁有合法的絕對暴力的組織),因此在這種制度所給予的絕對暴力中是否造成了人民與國家組織的衝突與不滿?有人認為楊佳的行為挑戰了中國政體,認為警察是國家暴力的擁護者,因此對警察(不把警察視為是個體,而是一個整體)的挑戰,便是對暴政制度的挑戰。精神疾病?有人指出就算是精神疾病很可能仍難逃一死或永遠關入精神病院與世隔絕(社會排除)。楊佳的律師也提《試論司法精神病學中“偏執性精神病”》一文給楊佳看(楊佳的父親希望以精神疾病為楊加上訴),似乎能以精神疾病定義為楊佳的行為註解。但楊佳的言行舉止正常、無法以精神疾病作為一種解釋。另一方面,有人以現代社會制約政府的三種方式(民主、輿論與媒體、司法)作為一種討論的方向,並指出楊佳的計畫是縝密思考過的,因為中國沒有民主、輿論與媒體也受控於政府的監控、在幾次上訴過程中屢碰壁,所以選擇了對制度的挑戰,透過挑體制強調中國政體的不公義、不民主、以及暴力。
當然這是他人對楊佳行為的一種解釋,不過這個解釋中並沒有把楊佳的行為視為是個人的,而是從政治結構作為社會因素進討論。當然社會因素必定對楊佳產生了莫大的影響,使得他決定以殺警報復的手段來宣洩不滿(心理層面)。
第三則報導中我們不禁問社會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問題?什麼問題導致了加藤智大的瘋狂殺人?透過現代精神醫學的判定下,加藤是沒有患精神疾病。然而加藤的行為到底要如何解釋?導致他情緒崩潰選擇殺人的原因為何?
現代社會造成內心的分崩離析,這是來自於現代社會的想法。首先以現代社會來說過度的理性化,許多事物都是依靠著背後的系統、制度在維繫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變得越來越純粹,日常生活過的充滿不確定、充滿焦慮、本體性安全容易在現代生活當中喪失。所以是否在現代社會當中人反而是孤獨的,寂寞的,甚至是危險的,也更容易出現脫序型的自殺。
犯罪心理學家影山甚助指出,日本進入了利己時代,人們認為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當他們無法取得社會認同的成就,會被視為失敗者,令他們愈來愈困擾。多番挫敗可能令他們想透過犯罪重新自我肯定。」有人則將問題歸咎于日本經濟低迷,指政府加稅和改變醫療政策會引發暴力行為,“人們無法成功時就憎恨社會”。警方也認為加藤的行為很可能是來自於受到欺負,因此造成了殺人的行為,而這也是心裡(過去的社會因素造成心裡因素)上的可解釋方式。
然而我們可以仔細想想在高度現代社會當中「我」的存在與自我認同到底是什麼?或者現代社會讓這個我變得更理性,更加的失去「我」的存在?然而透過殺人是否更加的強化了「我」呢?
另一方面,也因為現代社會的獨特性,好比說現代社會創造了陌生。因為陌生、跟人接觸以及產生情感上的關係減少,使得加藤情更情寄予某些特定的遊戲或特定的產品(動漫精品)。我們說過「我」的存在與自我認同,是否透過虛擬或產品能夠重新的找到,也或的了安全感。但是否因此讓他漸漸的與現實產生混亂或造成崩壞。看似這是心裡層次的,但背後是否更強調了現代社會的一種理性所帶來的危機?鐵的牢籠?這樣的行為是否又與趙承熙類似呢?
甚至是繼加藤之後的日本街頭砍人事件還是前幾日發生的韓國學生瘋狂殺人事件一樣呢?或許精神病史或受到精神醫學的判定為精神病患等等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也許在審判上這是依據,是屬於個人層面的),而是那個社會本身所產生的因素對行動者本身到底產生了什麼決定性的影響,使他產生心裡上、精神上的改變。無論是趙承熙的瘋狂殺人事件、還是楊佳對制度不滿造成的瘋狂殺人事件、還是加藤秋葉原街頭殺人事件等等,這是否都隱含了社會本身的問題以及這問題始終被現代的精神醫學、司法機構解釋成這是個人的問題,犯罪學者影山甚助的解釋是否僅只有心裡面向呢?而非是社會本身那無可改變的結構性影響。而大家可以思考到底產生了什麼危險因素尤其在這席捲而來高度不確定的現代社會中,尤其是在你我的日常生活當中。

社會因素VS.心理因素(Ⅰ) - 失業?自殺?心理問題?(補充)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社會版新聞,這些報導總是敘述著今天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件,譬如失業自殺、詐欺、謀殺、性侵等等。可是不經我們要思考這社會或是人們的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呢?還是這兩者之間是彼此相互影響的呢?
社會因素我們可以想到的是政治、經濟條件的影響,譬如產業結構改變,造成勞動力市場中低階層的勞動人口失業,經濟不景氣與替代性勞動力的使用,過多的勞動人口因此受到裁員。也有可能是市場選擇的勞動人口差異造成。另一方面是否有許多的論述、觀念成為龐大的壓力來源,導致心理產生問題、焦慮、恐懼,如精神疾病(憂鬱症)、或以自殺的手段結束生命,來面對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問題。
另一方面,是否來自於心理因素造成的結果?可能本身具有精神疾病、原生疾病、殘疾等等,因害怕社會不接受他們,拒絕他們,導致他們成為窮人、成為流浪漢,譬如一些精神不正常的人。



案例1
花蓮、台北昨各有一起疑因失業裁員燒炭自殺案。一名失業銀行職員,昨被發現在花蓮一家飯店燒炭自殺,遺書寫明「工作、感情都不順,壓力很大,先走了,對不起父母」;北縣則是一名被列入公司裁員對象的男子,在家中浴室燒炭自殺身亡,家屬悲痛難以接受。
警方調查,陳容正(二十七歲,花蓮縣吉安鄉人)前天下午四時許騎機車到花蓮市福建街一家飯店投宿,遲至昨下午仍未退房,飯店服務生進入後才發現他燒炭倒在浴室內死亡。飯店前晚九時許曾聞到燒蠟燭氣味,服務生還拿空氣清香劑噴灑,卻沒想到有房客燒炭。
陳容正的母親向警方表示,兒子自小成績優異,花蓮高中畢業後推甄上輔仁大學企管系,畢業後進入金融業服務,前陣子換工作到台北富邦銀行上班,但未通過試用期六個月,前幾天回花蓮老家散心,有聽他說最近跟女友吵架鬧分手,沒想到會想不開。陳男的遺書中寫到「工作、感情都不順,壓力很大,先走了,對不起父母。」父母認屍時抱頭痛哭。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81103&art_id=31107257

案例2
家中支柱徒留老小 
在模具工廠上班的吳書豪(三十歲,台北縣人),因工廠景氣不佳,上月被列入裁員對象,昨在家中浴室燒炭自殺,留下一名和中國籍前妻生的四歲兒子。前妻說,吳是家中支柱,父母年老無工作能力,全家都靠他的薪水生活,前天他回家時說可能會被裁員,下午即喝酒澆愁,吳父說:「年紀輕還有機會再找到工作,怎會這樣想不開呢?」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IssueID=20081103&art_id=31107257

案例3
子失業罹癌自殺 母白髮送黑髮,不願拖累家人 病痛纏身走絕
一名男子平日靠打零工與母親相依為命,最近因為罹患癌症無法工作,他疑似因為長期沒有收入,不堪生活壓力沉重,一時想不開,在廚房拿菜刀割腕、砍頸自殺身亡。
年邁的母親發現時傷心不已。
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昨天下午外出工作回家,就發現自己的兒子在廚房裡疑似拿菜刀割腕、割頸自殺。
無奈白髮人送黑髮人,老母親一臉茫然坐在家門前不知如何是好。
老母親發現兒子尋短,強忍悲傷請一一九勤務中心派救護車前來,但是卻已經遲了一步家人表示,死者李明獻之前在台北打零工,罹患了直腸癌半年前返家休養,由於常會頭痛加上無法工作,甚至半夜都睡不著覺警方接到報案後,也前往現場了解,鄰居發現如此孝順的兒子竟然因為病痛,不想拖累家人而結束生命,也感到相當不捨難過。
http://www.ttv.com.tw/097/10/0971021/09710214345101I.htm



上則的三則自殺的案例共同都是與工作不順有最大的關係,一方面我們可以指出經濟結構的轉變導致失業最大的因素,以及在這套轉變的經濟結構的過程中是否淘汰或選擇了某些適者或不適者。一方面,心理因素也影響著行動者在面對社會因素所帶來的衝擊,使得他們選擇了某些方式或產生了某些精神上的問題,譬如自殺,成為流浪漢,或產生精神疾病。我們曾在課堂上看過流浪漢的影片,其中這位曾是雕刻師父的流浪漢,為何在失業中選擇作為流浪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是否這社會讓他失去了就業的動機,社會因素造成心裡因素,選擇流浪漢這個角色。
另一方面自殺的行為是否也反應了人在面對極大的狀態改變的其況下選擇了自殺。西方社會學家涂爾幹在《自殺論》中指出的脫序型的自殺:「脫序型自殺是當社會被某種重大危機侵襲或產生急劇的社會變遷時,社會整合力量降低,固有的道德規範或習慣遭受破壞,造成個人對團體的疏離,便容易產生脫序型自殺。這種脫序型的自殺在變遷迅速的工業化國家最為常見,特別是在經濟蕭條的不穩定時代。(Emile Durkheim,1950)」,所以是否這種失業所造成的脫序,讓他們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也就是社會因素造成了心理因素。
上則的三則自殺的案例共同都是與工作不順有最大的關係,一方面我們可以指出經濟結構的轉變導致失業最大的因素,以及在這套轉變的經濟結構的過程中是否淘汰或選擇了某些適者或不適者。一方面,心理因素也影響著行動者在面對社會因素所帶來的衝擊,使得他們選擇了某些方式或產生了某些精神上的問題,譬如自殺,成為流浪漢,或產生精神疾病。我們曾在課堂上看過流浪漢的影片,其中這位曾是雕刻師父的流浪漢,為何在失業中選擇作為流浪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是否這社會讓他失去了就業的動機,社會因素造成心裡因素,選擇流浪漢這個角色。
另一方面自殺的行為是否也反應了人在面對極大的狀態改變的其況下選擇了自殺。西方社會學家涂爾幹在《自殺論》中指出的脫序型的自殺:「脫序型自殺是當社會被某種重大危機侵襲或產生急劇的社會變遷時,社會整合力量降低,固有的道德規範或習慣遭受破壞,造成個人對團體的疏離,便容易產生脫序型自殺。這種脫序型的自殺在變遷迅速的工業化國家最為常見,特別是在經濟蕭條的不穩定時代。(Emile Durkheim,1950)」,所以是否這種失業所造成的脫序,讓他們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也就是社會因素造成了心理因素。

規 訓

規訓是什麼意思?也就是我們今天不在用酷刑作為肉體的懲罰,不再遊街示眾。我們運用規訓的方式,透過規訓的方式讓你習慣,讓你想都不用想的就會遵守(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意識),而這就是規訓。在現代社會規訓的手段越來越多,透過各種的專家系統進行各種的分析、借用各種的科學,譬如企管,早期的企業管理就是要強調科學管理的(泰勒),也就是在工廠當中時候怎麼讓工人提升效率的管理方式,如何透過科學的管理方式讓大家很有效率。而這被後正是一種「理性」的原則,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遵守這個紀律。而且還要透過分析來思考工人再生產線上的操作是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生產效率上,因此很可能透過各種技術讓工人能夠在最有效率的操作方式。
然而在現代社會當中越來越多的專業知識,無論是企業管理、心理學、教育、社工等領域在研究人的時候都希望把人經過非常仔細的分析、以及透過分解動作來訓練一個人,使之非常有紀律。在這樣的規訓下社會、或各種的組織才能維持某種的秩序。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已經不自覺的受到各種不同的規訓機制的影響,譬如以教室來說,學生可以長久的坐在教室裡面,這是長久以來的訓練,很可能是來自於幼稚園到大學畢業期間的訓練。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我們的身體已經受到規訓,也就是我們的身體知道在特定的場合中要做什麼事情、動作或說什麼話,所以在教室當中我們就會坐在特定的位置上,或站在特定的位置上,扮演老師或學生的角色。然而這種規訓也影響著未來在工作職場、可能是辦公室、工廠、軍隊。因此大家要知道在這過程中已經學習到很多不同的規則,也身體化成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部份。

時間表

少年監管所的例子告訴我們這個時代,不在用身體暴力作為懲罰的媒介,而是透過時間表,透過機構來進行規訓。在這機構中就看不見任何體罰的工具與暴力,看到的是時間表,每個人都要按表操課。而這也變成為現代社會讓人們理性、讓人們守秩序、守規範的一種方式。甚至在現代社會當中,無論是各種組織都有十分嚴密的時間表正不斷的規訓人們的行動。譬如學校的運作則就仰賴著各種的時間表進行著,如行事曆、課表。此外無論是飛機、火車等等都需要時間表的精密安排。而我們的也透過鐘錶時間、透過精密的機械時鐘來運作著每一天的時間,在不同的時間該做什麼事,譬如上課等等,或是搭車時需要仰賴這種技術才有辦法在特定的時間點中搭上要搭到的班車,而這班車也會在預定的時間到達目的地。
時間表的誕生,代表了人們生活方式出現了轉變,也就是很多事情差一點點很可能損失就很大,譬如金融市場,差一點點很可能就會錯過時機或因此損失慘重。甚至是在各種競賽項目當中往往就是比差那看似差距不大的幾微秒之間。然而為什麼時間這麼的精細,且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組織當中,這也表示了現代社會的複雜,因為其複雜,所以要訓練所有的人要遵守時間、規範,甚至要將這種時間融入身體當中(身體化)。